產業新聞

無所不在的 Google 獲利能力仍不及蘋果

談論到Google 的業務時,除了賴以成名的搜索業務以外,還有Android 系統、Nexus 手機和平板電腦、Google Glass 、無人駕駛汽車等,Google 龐大的業務範圍讓人認為這是全球最創新且最富有的公司,但時至今日Google 的盈利能力還未能超過蘋果(Apple)公司。

蘋果公司成立於 1977 年,創立後近 20 年的時間均未發生虧損,首次年度虧損是在1996年,那一年蘋果全球業績虧損 8.16 億美元,公司大虧促使創始人Steve Jobs 重回蘋果,這家科技巨頭再次走上快速發展之路。 1997 年蘋果收購 Steve Jobs NeXT 和硬體製造廠商Power Computing,兩筆大收購拖累了蘋果1997年的業績,隨著 Steve Jobs 的回歸,公司產品線改革,蘋果很快在 1998 年扭虧為盈。

在 2004 年到 2010 年間蘋果保持了超過 200% 的高速成長,年度利潤總額從 24 億美元飆升至 267 億美元,2010 年以後盈利成長速度有所放緩但讓有 150% 以上,到 2013 年蘋果年度利潤為 711 億美元,幾乎每一季蘋果都在刷新盈利記錄,在近 10 年的時間內蘋果的吸金能力在眾多科技公司中獨佔鰲頭。

Google Android 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中佔比接近八成,這讓 Google 幾乎無所不在,如此高的市佔率能夠給 Google 帶來豐厚的回報呢?顯然實際情況並非如此,Android 系統是有 Google 免費提供給智慧型手機市場,Google 會與廠商再簽訂一些 Google App 使用協議,通過 Google 搜尋、地圖等應用程式巨大的安裝量來吸引廣告客戶,事實上在 Android 橫掃全球之前,Google 已經在蘋果 iOS 系統中內建 Google 地圖獲得了大量廣告收入,Google 旗下產品、項目不計其數,能穩定盈利的並不算多,很多產品都還處在創新探索階段。

就蘋果和 Google 兩家公司近 10 年來的運營利潤成長速度對比,Google 在 10 年內運營利潤成長 3890% ,蘋果同期運營利潤成長了 13350%,大約為 Google 的 3.4倍。

在 2013 年兩家公司的利潤走勢發生了顯著差異,2013 年 Google 營業利潤從 2012 年 127.6 億美元成長至 139.6 億美元,蘋果的利潤成長比 2012 年同期略低,營收總額為 140 億美元仍然高於 Googgle。 Tim Cook 擔任蘋果 CEO 以來,蘋果的吸金能力未有消減,2013 年蘋果營收總額達到了 1,710 億美元、淨利潤為 711 億美元,運營利潤為 506 億美元,高達千億美元的營收在科技產業傲視群雄。

Google 2013 年的營收總額為 593 億美元,淨利潤為 379 億美元、營業利​​潤為 139.7 億美元,各方面的數據都落後於蘋果,不過在股價方面兩年內 Google 股價大漲 98.5%,而蘋果股價成長僅為 8.5%,蘋果和 Google 也是目前全球市值前兩位的公司。

蘋果公司主要營收來源是 iPhone 和 iPad 兩條產品線,基於 iOS 平台的 iTunes 和 App Store 在線銷售平台也有不錯的盈利能力。 iPhone、iPad、iPod、iTunes 和各類配件的營收佔蘋果總營收九成。Google 的營收來源比公司創立初期並沒有太大變化,傳統的 PC 端頁面廣告是 Google 主要營收來源,Google Play 和行動平台的廣告收入只佔據總營收的 15%,Android 近八成的全球市佔並沒有為Google 帶來多少收入,或者說 Google 並沒有將這部分市佔變現。在 Android 陣營當中除了三星之外,大部分手機廠商的手機業務都處於虧損的狀態,Google 並沒有找到 Android 平台盈利的模式,在機上盒、Android 遊戲等方面的嘗試也沒有取得很好的回報。

未來蘋果將把 iPhone、iPad 的成功複製到更多產品領域、包括汽車、家用娛樂裝置、穿戴式裝置等,產品規劃比較清晰。 Google 方面的產品規劃還處在不斷嘗試中,Google Glass 上市遙遙無期,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多年、收購 Nest 進軍家具產品領域,事實上 Google 到底需要做什麼產品誰也不知道,或許這正是看好 Google 的重要原因。

Share this Post: Facebook Google Plus Email
Copyright ©2019 All Products Onlin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感謝您的造訪。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您個人的隱私權。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的個人資訊,請務必詳細閱讀本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謝謝!
接受並繼續瀏覽